作文写不好根本不是因为没有人改,而是因为自己做得太少
byXIAOLAIon2009/07/24·17 COMMENTS
in我要问笑来
有读者来信提问:
笑来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国外考试的写作培训老师,我在教授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部分学生在按照我的要求精读范文,搜集大量素材之后开始训练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章的写作练习。问题是这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因为他们经过训练,积累之后,自认为自己写出作文的问题已经不多,可是我看过之后认为并非如此,问题还是存在的,我在跟他们讲解他们作文的时候,他们跟我说能不能多帮他们批改一些,因为他们真的找不到能够帮他们高质量修改文章的人。我的回答往往是:写作是一个积累,反复修改,反复提高的过程,要有耐心。可是实际上我比他们还要着急,因为往往练到这一步的学生都是不到1个月就要上考场的学生,我认为他们达到了一个瓶颈期,最困难的时期,真的需要一些其他人的建议和修改,可是能给你修改的,或者是有修改能力的人真的不多(我在网上担任过1年的写作版主所以有些这方面的经验)我给他们的建议是,首先还是找范文来比较,来吸取精华,然后可以抽些时间给别人批改一下,因为人往往看别人的缺点比看自己的容易一些,看看别人的错误有没有发上在自己的文章当中,但是还是自己要反复的揣摩,并且经常回顾以前的文章,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负责。 我的建议也是基于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不知道笑来老师有没有更好的意见。
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因为这些学生是按照我的方法去准备的,即使没有100%的达到要求,但是在临考前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是我讲过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在教授过程中没有强调到位,没有讲透的结果。所以,当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很着急,但是除了让他们多复习上课笔记和多思考,多看范文之外,我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了,希望得到您的建议。
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经常看您的blog,学到很多,收益颇深。现在更是“偷师”了很多,在此表示感谢。
某种意义上,写作几乎是没办法教的。因为写作依赖太多的因素。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表达自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文写作”的时候,“中文写作”都还不过关呢。写不好,如前所述,除了善于表达自己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学习英文写作,其实只不过是在学习“用英文表达自己”而已。然而,就算他们真的学会了“用英语表达自己”,又怎么样呢?不善于观察、不善于积累,于是就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表达,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反思,于是就算有内容也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不善于理解他人,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全都是在“自说自话”……其实,就算是“善于表达自己”,也不仅仅是语言要求,语言在其中只占一部分而已:比如要组织良好、合理、深入——这是逻辑要求,不是语言文字要求(无论用哪一种语言表达都要合乎逻辑);就算是“选词恰当”、“句法多样”这种看起来是100%的语言文字要求,依然要求作者善于思考。选词恰当的前提是词汇量比较大——但同义词把握准确需要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句法多样的前提是语法知识充分——但究竟什么样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说法,再次需要思考能力,因为句法多样并不仅仅是为了句法多样,而是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
英语培训机构里,词汇老师最受欢迎,因为学生认为词汇最重要,并且能够切实“感觉”到课程的有效——尽管“词汇最重要”和“课程真有效”都可能是错觉甚至干脆是幻觉。其实词汇量只解决一点点的问题,尽管词汇量确实越大越好;并且说实话,就算没有老师讲课,几十人、几百人被弄进一个屋子里,说“给你们半小时,把这五十个词背下来!”——也会有相当数量的人真的能够背完。然后就是口语老师比较受欢迎——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口语不好(殊不知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说的不够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可说的话几乎等于零)。阅读老师就没那么容易受到欢迎——因为中国学生最不怕的就是阅读(尽管依然可能是错觉)。而写作老师受欢迎的可能性最低,因为在这个科目上,学生的幻觉最为丰富、最为强烈。
学生不以为自己不会写作,他们以为他们只是不会英文写作。我讲第一期写作班的时候,低估了学生们的幻觉程度。把课程中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解决我认为(并且事实上就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英语表达之外的其他能力(上面提到的那些)困乏的原因分析、解决途径等等。结果遭到许多学生的投诉——他们说,那些他们都会,他们只要学英语。第二期班开始,我只好做调整(因为投诉的学生太多的话,我就会失业——尽管投诉的学生不一定真的正确),尽量多讲学生真的不会的,也确实觉得自己不会的内容(我是因为讲了学生们真的不会,但却不知道自己并不会的内容,所以才遭到投诉),于是学生评价马上回到最高水平(在我讲过的所有课程中,只有第一期写作班遭到了大量的投诉)。
学生希望有人帮他们批改作文,看似合情合理,事实上却是“无理要求”。这一点,我在《写英语作文却没有老外批改怎么办?》中写过。
批改真的有用么?
还记得小时候写作文么?你现在回头认真想想,你真的觉得那些年里低年级语文老师为你所做的批改对你的写作能力锤炼有什么无比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么?一个可能令人不快的事实是,对大多数人来讲,学校里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批改只给自己带来了屈辱而已。那你的作文能力是怎么提高的(如果你真的有作文能力的话)?我并非有意贬低所有低年级语文老师,我只是在说事儿——绝大多数(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所有”)最终拥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多读、多写、多改、多练、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积累……而这些要多做的事情中几乎没有哪一样是哪一个老师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几乎全都是(只能)靠自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总有人奇怪“都是人,咋就差异那么大呢?”——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些人一辈子什么都“多”做,有些人一辈子什么都做得不“多”,甚至干脆不做。
现在回头一看,就知道很多人不练英文作文的原因本质上来讲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得到满足而已。只因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得到满足(实际上是必然得不到满足)就放弃原本靠自己就行的机会,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然而这样正确而又耐心仔细的解释往往并不会得到培训班上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因为他们是花了钱报名参加“短期培训班”的人,他们的支付行为已经决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尽管不是所有)是“因缺乏积累而急于求成者”,他们的理由“合理而又充分”——我就是不会才来上课的。要是全靠积累、全都靠自己,我干嘛花钱上课啊?可是,这种想法真的正确合理么?然而,人和人的思考能力差异是巨大的,而很多的时候,面对同样的问题,人们往往各自都在“合情合理”地思考的情况下得出各自全然不同的结论——这种困境的解决,我个人认为已经超出一个写作老师的能力范围……
不过,既然做了老师,就要尽力。后来的我,还是尽量不把100%的时间都用来讲“学生真的不会的,也确实觉得自己不会的内容”,而是通过前期全都讲这种内容获得学生认可之后,再逐步加大讲解“学生真的不会的,可是确实不觉得自己不会的内容”(其实这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因为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不会,不用别人教也能自己慢慢学会)。不仅要多讲这种内容(因为这对学生是真的有益),还要证明给他们看(这个要多难就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