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三封来信
byXIAOLAIon2009/01/10·7 COMMENTS
in我要问笑来
第一封:
笑来老师
不好意思,还是叫您老师了,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你的文章了,下载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受益匪浅。很是佩服你这样能够自己完全控制自己的人。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我大学时代勉强通过了4级考试,现在工作和娱乐上都需要把英语捡起来,主要目的就是想在网上可以看懂英文的网页,还有就是能够看原版的美国大片和美国的连续剧,国内的基本不看。电视也很少看。您认为应该怎样坚持的学习呢,学习那些东西啊?
谢谢,打扰您了。
我一直觉得大家常常讨论的“坚持”是个挺扯淡的概念。只要你确定地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必须的”,那么自然就会一直做下去。请进一步阅读这个帖子:成功的诀窍。不用“学”什么,只需要直接“用”英语就好:英语,不能只学不用;不再花钱买卫星天线了;学会用GOOGLE做research;天天用英语;拒绝把自己当作弱智处理……
另:非常同意你不看国内的电视。我更同意我一个好朋友的说法,“花时间看那些节目会让一个人变傻的!”——我的补充:并且变化速度很快的!
第二封:
为什么在中国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没有得到推广?你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做这方面的事情吗?
其实,很多人都在尝试着推广“独立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通常被译作“批判性思维”,可是我觉得“批判”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意味多少离谱)。整个教育体系里面缺少这方面的训练,肯定是有原因的——谁都知道的原因。我自己是靠自己辛苦摔跤、撞墙、落入陷阱……竟然死里逃生习得正确思考习惯的。所以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与身边的人沟通这方面的心得。也许你可以把我之前写过的“想明白(系列)”当作一个起点。
第三封:
笑来老师,您好
经常看您的博客,觉得您很推崇使用wikipedia这个工具,我也觉得wikipedia很好用。在英文wiki上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所有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但是问题是,我们学校老师一直反对我们使用wiki, 在学校发的手册上居然直接说wiki是很notorious的工具,强烈反对我们使用,我一直想不明白您觉得学校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我看来,尽管并非绝对,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校里的老师反对学生使用Wikipedia,基本上是因为这些老师“鼠目寸光”而已。
关于Wikipedia的权威性的争议很多,但大多数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些人争来争去的过程中忘了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前提:“读者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果那些老师反对学生阅读、查询Wikipedia的理由是“那上面很多信息并不见得正确”,那么这些老师要是有能力够负责(负责需要能力)的话,他们应该教学生“怎么甄别信息的可靠性”才对——而不是自己已经是鸵鸟的同时又逼迫学生做鸵鸟(据说,当危险来临,而鸵鸟又无法躲避的时候,它会把自己的脑袋埋进沙土里。可是,它没想到屁股还露在外面……)。
当然,获得“恰当的、尽量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不是很容易,但,作为人,这不是应该自我挣扎的事情么?那些鸵鸟不教你没关系,你自己学么。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图书馆网站上就有“Evaluating Web Sites: Criteria and Tools”——其实很多大学网站上都有类似的说明与教程,你不妨在Google里搜索“How to evaluation information online”。
从另外一个角度,你还得理解这些鸵鸟。为什么呢?其实道理简单,这些“鸵鸟”之所以那个鸟样,是因为他们不知不觉已经把自己定义为“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的特征是憎恶一切威胁他们“既得利益”的事物——因为Wikipedia某种意义上就是必然会颠覆当前所谓“权威体系”的东西,进而他们觉得(只需要潜意识)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
还有一个就是,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时间。就好像大约十年前很多作家向媒体表示,用笔写字才有灵感,用键盘“没感觉”——这明显是扯淡么:不愿意花点时间学一样新东西(即便那新东西好的不得了)才是真的。多读历史就知道了(也会因此心平气和):新事物被普遍接受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并且残酷的前提就是——最终那些死不接受的人都死光了(就好像两个世纪之前很多至死都不相信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人一样),时间解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