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例子行不行?

byXIAOLAIon2010/05/06·17 COMMENTS

in思维工具

有些道理很重要,可是却不见得一定有“好”例子能够证明它,于是,这些道理往往被轻视、忽略、甚至招致嘲弄。

关键在于,一个例子“好”还是“不好”更多的时候是读者或者听众的感觉。原本一个“好例子”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了:

  • 真实
  • 准确
  • 充分

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几乎并不直接用这些标准,而是用一些想当然的替代方式:

  1. 真实:是书上说的……报纸都报道了……某某告诉我他亲眼看到的……
  2. 准确:应该是吧?
  3. 充分:这个……没想过……

不仅如此,大多数人还有另外一个思维漏洞:他们只喜欢“精彩”的东西(其实,精彩的往往都是故事,而真相很难精彩);他们认为重要的道理一定要有、会有精彩的例子支持──这本身已经不一定站得住脚了;不仅如此,他们进而还会认为它的逆命题也成立:没有精彩例子的道理一定不是重要的──这就更站不住脚了。

比如,“无论学什么都有用”这样至关重要的道理,其实说理者真的不见得一定能找的到可以使“说服对象”觉得精彩的例子──事实上,很多父母面对自己孩子说这事儿的时候都(曾)体会过乏力与无奈。因为,“有用”这个事实可能要在十多年、二十多年之后才可能发生……然而,“说服对象”却是在用他现在以及过往的“眼界”去审视他正在听到的道理。(再比如,这个结论也是如此:“电脑中病毒,基本上是那使用者的个人习惯问题。”)

还有更重要的漏洞:例子的作用更多只不过是用来演示那些支持结论的理由是否正确、充分、必要;而证明结论的是理由。所以,很多人其实一直在关注错误的焦点,一个结论的正确与否,往往并不在它的例子上(那只是演示),而是在它的理由上(这才是证明)。

合理的结论,一定有可以良好演示它合理性的例子,只不过,那些例子不见得一定是精采的,也不见得是对“说服对象”来说是精采的,甚至不见得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不关注理由呢?为什么不关注说理过程呢?──他们说:那些都太抽象了……首先,有那么抽象么?其次,一点抽象都不懂的,是别的动物吧?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