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之二十二)
byXIAOLAIon2008/08/26·18 COMMENTS
in想明白(系列)
曾经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最后一节,提到过“需要太长时间才可以获得的经验很难传递,就是因为缺乏现有的经验作为支撑……”——这是“经验主义”的局限。实际上在上一篇《想明白(之二十一)》里,提到很多人归纳和演绎的时候,本质上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为归纳依赖经验,然而经验存在局限:首先,个体的经验有限;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最后,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对此我曾在《把时间当作朋友》4.b里曾详细解释。)
很多人来信问我,“如何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呢?”——这显然是高估了我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已经尝试着尽量解释清楚了,但显然做得不是很好。事实上,谁都无法完美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最终每个人都要依赖他的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然而,仅因为不可能就放弃也不尽然正确,尽管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每个人都生活在悖论中:因为每个个体都是在无意义的生命中寻求意义。所以,如果非要让我说出一些步骤的话,也并非不可能。
1. 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摆脱经验主义局限的第一个技巧就是“了解经验主义的局限”。尽管相对的比例很难确定,但是很多的重要知识都具备同样的属性:“了解本身已经基本等同于掌握”。“经验主义存在局限”就是这样的知识。然而,很多的时候许多人会因为恐惧而放弃这种在知识,转而不顾是否准确地再次依赖“现有的、明知道并不完整的经验”。这就好像尽管从道理上每个人都能明白“在游泳池里如果肢体抽筋了的话,只需要仰在水中不动就肯定不会沉下去”,然而最终却几乎没有谁会那么做——那一瞬间巨大的恐惧会打败绝大多数人。同样的道理,无论有人为他们讲解过多少遍,听得时候他们无论点了多少次头,当股市大跌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割肉而不是补仓(这第二个例子显然会引起显然的争议——看不出道理在哪儿的读者请自行忽略这个例子)。所以,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最终还需要勇气——事实上,求知的路走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依靠勇气,而不再需要更多的智商。
2. 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深刻了解了经验之局限之后,所需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警惕。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比真爱自己好不容易“归纳”而来的经验,乃至于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变成这样的人:“手里有个锤子,然后看什么都像钉子”。经验需要归纳,更需要经过“演绎”论证;很多的时候,不仅归纳经验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演绎论证归纳出来的经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在确定之前,最好要知道每次运用经验都可能存在风险。实际上,有很多的时候,“确定”是永远做不到的事情,于是,在运用已有经验的时候怎么小心都不过分。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说的就是这个,只可惜,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理解这句话。
3. 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的经验
保持记录是很好的习惯。我个人过了26岁才真正习得保持记录的方法和习惯。随后的十多年里,我越来越体会到保持记录的重要性。原本以为,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记录,自己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一次以上,可是最终发现有些错误因习性甚至人性本身而生,所以,即便保持记录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毫无疑问的是因保持记录肯定回避了很多次。冒险家们航海的时候,不仅详细书写航海日志,并使其公开共享,是他们避免未来之危险的最重要手段。今天,所谓的博客(blog: web-log),在一些人的手里也具备同样的功用(即便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记录一下心情,发布一下自恋的照片而已——我个人认为自恋不是缺点。)
4. 用观察与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
观察与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平时多想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他们为什么那么看?”而不是用“傻逼!”来评价那些与自己的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样的人。其实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观察的机会,但绝大多数人仅因为自己的态度而失去积累、成长的可能。读书很多的时候不见得一定要有目的,大可像不识字的清风那样无故乱翻书——因为很多的时候,有用的知识是偶然获得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偶得的知识不仅重要,并且非常多——只不过,很多人因为片面而又肤浅地理解“人生应该有目标”,而失去了偶得的机会。
5. 经常尝试使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鸿沟的唯一手段。小学老师说“其实地球的构造跟煮熟的鸡蛋差不多”,就是用类比方式让学生从已知(煮熟的鸡蛋)跨越到未知(地球的构造);中学老师说,“原子内部的构造其实与太阳系的构造差不多”,学生们瞬间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要看杂书——越杂越好,多多益善。为什么呢?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的一种)。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
6. 运用时间积累;耐心等待不能跨越时间的经验。
遇到不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因为很多的时候,马上获得解答是不可能的。就像上面曾经提到过的那样,“很多的时候,不仅归纳经验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演绎论证归纳出来的经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知道有些阶段无法跨越。生动一点的类比是,“十月怀胎”就是需要十个月,这事儿谁也改不了:无论谁多么聪明——再怎么聪明也需要十个月才能把孩子生下来;无论谁多有劲——使劲就可以出来的肯定不是孩子。很多人不懂等待的必须,而最终的结局是,等也等了——不等也得等,时间才不理你究竟是谁——等来的结果却是另外一个,反正不是可以通过耐心等待应该获得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