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本科申请DIY简明指南(四)

byXIAOLAIon2012/06/13·4 COMMENTS

in美国大学本科申请DIY简明指南

上一篇提到CommonApp上的Short Answer:

Please briefly elaborate on one of you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r work experiences in the space below (1000 character maximum).

那可以算作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的都有哪些呢?是不是必须属于那种“突出”、“优秀”的呢?

过分夸大课外活动在申请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是许多中介公司的误导,另外一方面是很多学生的一厢情愿。中介公司往往狠命鼓吹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这样他们的“命中率”很高——他们会说,你看,活动这么重要,可你却没有(当然了,90%以上的学生没有突出的活动!因为这本身就是“突出”的意思!),现在1)我能帮你提升背景,2)既然你活动困乏,那我有办法在文书中让你脱颖而出……另外一方面,很多学生也希望所谓的活动能够弥补自己成绩的不足(当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是大多数——90%的学生不会有突出的成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大多数)声称、鼓吹、相信、甚至迷信活动的重要。[1]

课外活动固然重要,但肯定没那么重要;就算很重要,也必然遵守这个规律:

[事实1]只有突出的课外活动才可能发挥突出的作用。什么叫“突出”?很简单,90%的人做不到的(比如,17岁,却做了6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再比如,全国化学竞赛金牌)。所以,另外几个事实也需要申请者注意:

[事实2]大多数人的所谓课外活动只属于普通。换言之,大多数人的课外活动经历并不突出(俗称“打酱油”活动)。

[事实3]普通的课外活动人人皆有——无法因此获得优势。

[事实4]课外活动经历,永远不是首要考虑因素——首要考虑因素是成绩(在校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理由也很简单,大学是招学生的,不是只招活动家的。如果真如很多人一厢情愿那样的话,很多未来的科学家都不可能被录取了(想想吧,科学家里宅男宅女的比例显然更高一些吧?)……

[事实5]每年都有依仗活动,最终却因为成绩一般而申请结果很差的学生。

[事实6]从未见过哪个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是活动突出,却成绩很差的(通常情况下,少数真正优秀的学生,一方面成绩突出,另外一方面成绩也绝对不差,往往真的很优异。)

[事实7]申请材料中,几乎没有可大篇幅论述自己突出活动的空间。

事实7很重要!。CommonApp上的Short Answer几乎是唯一一个专门论述自己课外活动的空间(至多1000字符)。而Personal Essay(或称Main Essay)是命题作文,不见得适合论述自己最突出的课外活动。

在CommonApp上有一处专门填写活动列表的地方,空间相当有限(只是为每个活动简要地写个标题):

另外,应该认真看看CommonApp上对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的定义(通过例举):

大多数是体育相关的活动,而后最多的一个分类是艺术,最终,连Religious、Family Responsibilities都算……而各种学科竞赛,恰恰并不包含在这里……

现在大家明白,过去你听说的什么“活动”和在申请中真正要的“活动”不是一回事儿了罢?


Footnotes:

  1. 关于这一点,研究生申请也同样适用。真正有用的,不是所谓的课外活动,更有用的是“突出的学术成就”。 []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