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外向与语言表达能力
byXIAOLAIon2009/02/07·21 COMMENTS
in我要问笑来
有读者来信:
笑来老师您好:
看了许多你的文章,感觉你的思维非常严谨。你要阐明的观点你总可以用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来。对于你这项能力我感到非常羡慕。
我从小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和自身性格的原因,性格比较内向。但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性格开朗并且能够侃侃而谈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开朗健谈,也做过一些努力但总是不如人意。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有点不自在。一个是心态没法放开,还有一个是总是不知道说些什么话题,即便有话题也聊不了几句。
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一些关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建议。
我马上要说的一段话都是大实话,根本不是所谓的“谦虚”或者“低调”——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确实不会做的,当然就更谈不上擅长;也仔细想过,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这些玩意,我不会也罢。
我的思维没那么严谨,只不过,我经常想办法挣扎着审视自己,进一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严谨一些而已。人不是天生就会理性地、合乎逻辑地思考,有的人(大多数?)终生懵懵懂懂。不过,要是哪一天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正确地思考,是非常痛苦的——我二十六岁那年才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做不到正确思考,于是一直挣扎到现在。虽然自己知道依然做得不足够好,但也知道挣扎总比放弃强,并且要强出许多。
你说“你要阐明的观点你总可以用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来”,谢谢你的夸奖。但我知道我能够阐明的道理还是太局限,有更多我明明已经看得到、想明白的东西却不见得能够说清楚。这事儿真的不容易。十多年前我就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并非看起来的那么好,挣扎了很久之后才开始出现一点点转机。你看看我的博客内容就知道了,仅仅两年前,我的表达能力与现在都有很大的差异。无论看起来多简单的事情,都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多长呢?Malcolm Gladwell说要10000小时。
我不觉得内向是坏事儿。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向的,或者至少在一些方面是内向的。还有另外一些(也许是少数?)人,比如我,“双重性格”极其严重。别看我在课堂上貌似“挥洒自如”,事实上并非如此。我有严重的“课前恐惧症”,几乎所有时候我都要花上三到五分钟时间才能进入“忘我”的状态——即便是已经讲过无数遍的内容。事实上,不管“内向”是不是坏事儿,它几乎注定是无法修正的性格品质,没必要妄图去改变它,适应它才可能是最佳策略。
如果你希望你是“健谈”的人,倒是有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把自己变成且培养成一个“好奇心旺盛”的人。这才是根本。如果你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那么你就像一块儿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很多很多东西。“内涵”需要积累,不仅需要积累很久,实际上还需要终生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使你变成一个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的人。可是,即便如此,也不见得所有人都喜欢听你说话。事实上,很多人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会听别人说话。大多数人不是“海绵”,而是“橡皮”,因他们自己的属性而被决定成为无法吸收新事物的人。“输出取决于输入”,是不变的真理。
不要提早去鼓捣什么“表达技巧”。要先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的时候,那些“技巧”全都是扯淡的东西。真的有了内容,怎么说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