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句子中的谬误“……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byXIAOLAIon2009/04/18·21 COMMENTS
in想明白(系列)
当我们试图批判一个错误立场的时候,即便是在完全正确地批判的情况下,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抵抗(更多的时候来自于那些不知所以然的所谓“同情者”):“……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这样的“诘问”,往往奏效,只不过奏效的方向并不是驳倒批评错误立场和观点的人,而是让发出这样诘问的人自己据缪而喜,让被批评的人错上加错(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观点被批评”与“自己被批评”之间的重大差异),让更多不明就里的群众受到更严重的误导。
很少有什么立场观点是“单细胞动物”——事实上,是几乎不可能有。几乎每个立场观点都是由许多其它的立场观点构成的,或被许多其他观点立场影响的“多细胞有机体”。就算一万个对的拼在一起也不见得整体上就是对的,更何况“确实有一点可取之处,但,其它地方千疮百孔”的立场观点呢?
要是“……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可以成为我们必须拥护,或者不得反对某个立场观点的可成立之理由的话,我们几乎要拥护所有立场、不得反对任何立场了。法•轮•功声称自己是弘扬“真善美”的,这一点上,它的大多数信徒都是真心认同的,但,仅因此(因为它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就不能批判它,就一定要拥护它,或者反过来说,就可以纵容它去误导更多的人么?(当然,是否要用既定的方式打击它,则是另外一个需要严肃讨论的问题了。)
再比如说,已经被废除的“一夫多妻制”就真的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么?某种意义上,允许“一夫多妻”可能比强制性地“一夫一妻”,无论从经济学上来看还是从生物学上来说,都更有利于资源有效分配,但是,就因为“一夫多妻”制也有这样的可取之处,我们就要拥护它么?就要退步回去,废除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么?
“……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么?”这个常见的句子还有另外一个变体:“我发现……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唉,那不是废话么?就算希特勒的禁书《我的奋斗》里也有很多相当有道理、甚至相当精辟的观点。但,为什么全世界都要禁掉它呢?就算跳大神的也有可能说中那么一两次,但为什么我们一次都不能信呢?还是那句话,即便是一只坏掉不走的钟表,一天之中起码还能对两次呢。
“ 我发现……还是很有一些道理的!”常常成为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把垃圾当宝贝的唯一理由。可是何必呢?那些真的有道理的部分,不是一定只有在那里存在啊。垃圾里当然也可能有些宝贝,但是在已经把宝藏放在眼前、宝贝用都用不完的时候,为什么还一定跑到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淘宝”呢?
这道理尽管简单,但基于种种原因总是被很多人忽视,小则误导自己,大则误导别人,巨则误导至少一代人。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