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之一)
byXIAOLAIon2008/05/08·18 COMMENTS
in想明白(系列)
“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组通常被翻译成“批判性思考/思维”。这种翻译的缺点在于,“批判”在中文语境中有着不少其实与“Critical thinking”并不相干的甚至相左的意味。在中文语境里,”批判”这个词,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直至当今的种种运动中,总是与”阶级”、”立场”这类的词 有着紧密联系;而与“思考/思维”或者“思考/思维方式”并无关联,就算有关联也通常是对思考/思维起着负面的作用。
“Critical thinking”的另外一个可能的翻译是“独立思考”。我个人一度认为这个翻译要比”批判性思考/思维”相对强出许多。可是,最终发现,”独立思考”的 这种说法往往导致”一定要与他人不一样地思考”,或者”一定要排除所有人的干扰”等等诸如此类的误解。特立独行的不一定是对的,对的也不一定就非得特立独 行。
最终,再次印证了”简单即好”的铁律——思量了这许久,我个人觉得“Critical thinking”其实用“想明白”、“想清楚”、“清楚思考”这类大白话最为恰当且无歧义。其实只不过是“Think clearly”, 或者“Clear thinking”。感谢孙犁先生写过那么一篇”好的语言与坏的语言“,也庆幸自己能够读到并竟然可以瞬间领会好的语言要”简洁、朴素、有效、准确”(后来又通过读许多其它高人的书才弄明白好的文字还要“具体、生动”)。使用“简洁、朴素、有效、准确”的语言,会使自己更容易“想明白”、“想清楚”。
其实,凡事儿都尝试着”想明白”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并且是可习得之习惯。 绝大多数情况下“想明白”其实并不需要智商,只需要耐心。当然了,耐心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没有“之一”,耐心就是最宝贵的品质),也是可习得之习惯。 智商只不过是各种天分之一而已。属于天分的东西固然可贵但往往一并无太多发展空间,二不大可能遍及方方面面,总之非常受限。如果肯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 会发现大多数人从未因为他有什么天分而获益;倒是恰恰相反,“我在这方面没有天分”总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借口。
日常生 活中不乏“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各种例子,那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实际上是那些有智商无智慧的人。智慧与智商不同,智慧是凭借积累获得的。而积累智慧的 前提就是要养成”凡事儿最好自己动动脑子想明白”的习惯。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是根本不花费力气的事情,可偏偏大多数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那么多多累啊?”——这是相当古怪的,尤其是从一个“人”——作为地球上惟一一个拥有庞大的大脑额页的物种之成员——的口中说出来。
谁 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有那么高比例的人的人不愿思考、懒得思考、害怕思考、厌恶思考——这个比例保守估计都不会低于80%。更说不清楚的是剩下的20%中还有 其中的80%常常用错误的方法思考——即能用简单且清楚的方式想明白的人几乎占不到4%的比例。这4%的比例中的绝大多数最终选择了沉默或者变成敌对的帮 凶;因为如果换个角度看待历史的话,可能会得到令人寒心的结论:人类发展史就是极少数想明白的人在不停地挣扎的同时被绝大多数想不明白的人漫骂、侮辱、陷 害、谋杀的历史。
谁都有脑子,用还是不用,是个问题。有脑子却不用等于没脑子。用,那应该怎么用,是个更重要的问题。这是个人选择,这是一个人的奥德赛(Odyssey)。女妖的歌声无孔不入——而你却除了你的耐心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抵御工具,路漫漫其修远,你要上上下下而求索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