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自学的根本原因
byXIAOLAIon2009/01/15·12 COMMENTS
in思维工具
所谓好运气就是在已经不知觉地做了很久之后才发现这么做是正确的、恰当的、有大道理的。我想那些早就摆脱对老师的所谓“必需的依赖”,而自顾自前行的人,都会如此慨叹自己的好运气——因为他们可以“自学”。
这两天我在看The Teaching Company (TTC)的“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Exploring the Writer’s Craft”,实在太精彩乃至于我只好调整自己的时间计划,把其他的一些事情延后——反正我要先把这个看完,而且要看至少三遍。
在第七节课的时候,Brooks Landon教授提起自己很遗憾直到读研究生院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Cumulative Syntax”——我听着有些释然,我是三十岁以后才知道的;这是个Wikipedia上都没有专门页面解释的概念。同时也非常感激Brooks Landon教授能把这东西举重若轻地讲得通通透透,让我明白过去我对这东西的看法很多的地方相当肤浅,甚至有些地方干脆是误解。
整个课程里,我一直充满了惊喜,又一次体会到那种神奇的“你需要什么什么就会自动出现”的现象:
读书的过程中,一个格外有趣的现象是,当你意识到你需要,想去找关于某个特定的领域的书的时候,好书会自动出现——或者是朋友送你的,或者是你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随手翻到的,或者是在网上闲逛看到不知道谁写的帖子里提到的,甚至可能是早就存在于你的书架上你却一直没时间看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7.b 提前准备的好处* 这个链接建议一定阅读,里面有对这个现象(和其它一些有趣现象)的详细解释……
我真的很需要这个课程(尽管在看之前并不知道我真的很需要)。我能够如此理解这个课程,与过去的两年里我天天写字(更多都在自己的草稿箱里,发布出来的相对是少数)有极大的关系——理解能力首先需要能力的积累,就好像我以前提到打水泵的那个好玩特点:“为了能够打出水来,要先往里倒一点水进去”一样。
其实“Cumulative Syntax”非常简单,任何一个有正常语法知识的高中生都应该能够理解——事实上,他们早已经不知不觉地读过很多运用“Cumulative Syntax”的文字,只不过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而已。但“Cumulative Syntax”又不是那么容易,要么怎么Brooks Landon教授要讲二十多节课才能说清楚呢?
我想说的重点在这儿:“谁规定只能本科毕业之后才能学这东西?”如同Brooks Landon教授所说,大多数美国人如果本科毕业之后不继续深造,或者并未以写作为职业的话,基本上也不知道“Cumulative Syntax”是什么东西——可问题是,只要在高中阶段,有个人大致讲讲,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学会它。
人性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容易变得自以为是”,于是很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要经过挣扎才能做到“不自以为是”(所谓“人贵自知”)——而独立思考本身需要更多的挣扎。如此看来,经由人来打造、运营的“教育体系”最终无以伦比地“自以为是”——实在是没什么可奇怪的。
所以说,一个人最好尽早挣扎着获得“自学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并且还是一辈子的事,托付给“教育体系”这个自以为是的东西,太不靠谱。(但是,请注意,提倡“自学”,并不等同于提倡“不听课”——看了第一则留言之后,才觉得必须提及这句话以免误导。)
如果你曾经有过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而变。或者换一个说法,因为你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了,你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你所习得的技能,你已经拥有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看完Brooks Landon教授的这个课程,以后再看哪怕以前读过的文字,也会觉得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