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非议(兼某读者问)
byXIAOLAIon2008/11/24·11 COMMENTS
我想,无论是谁,或多或少最终都要面对一些或者很多非议,尽管根本就没有谁喜欢被非议。
“非议”是否真的是“非议”实际上并不容易判断。因为很多的时候,“非议是否真的是非议”往往是非常主观的事情。所谓非议产生的机理很简单:
A做了一件事情,即,A有一个动机,而后为了实现这个动机(Motivation)而实施了行为(Action)。而现实生活中,A之外其他的人很可能会基于种种原因评价A的动机与行为。然而,每个人做出评价的方法、目的、手段、角度、出发点、以及能力等等都各不相同。于是评估结果自然常常大相径庭,甚至天壤之别,更甚至“黑白颠倒”。
如果A感觉自己真的被非议了,那么其实A已经在假定一件事情:自己的所作所为,从动机到结果及其行为的过程中都是合理合法的;是因为别人理解错了、判断错了,所以才对A不满,或对A的动机、行动、行动结果不满。
如果A真的确定自己没错,那么最佳的策略就是“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去理会所谓的“非议”。道理也特别简单:1) 既然对A进行非议的那些人已经理解错了、判断错了,说明他们的理解力、判断力都有问题,于是A的进一步的解释、辩解还是会被理解错、判断错——争辩是徒劳的;2) A还要做更多的事情,而时间是“排它性”资源;所以,与其花时间去争辩,还不如花时间去做更多事情。
当然,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所谓的“非议”其实不见得真的是“非议”,相反,是非曲直很可能真的需要大家议论才更加清楚。人真的需要常常自省,否则就会做到“自残不已”,然后“死而后已”。
回过头来,继续假定A真的被非议了。其实,“继续走自己的路”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记得我自己很小的时候,曾经为了他人之“非议”而痛苦不堪。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智慧的积累,慢慢发现自己竟然不再为了“受到非议”而有哪怕一点点的痛苦。怎么回事儿呢?根源可能在于两点:
(一) 如若A是个非常独立的人,他相对更少地依赖外界,那么A将更容易做到“接着走自己的路,爱谁谁……”但是,反过来,A相对更多地依赖外界,那么所谓的“非议”当然会对A产生更多的影响,无论是事实上的还是感觉上的。所以说,一个人的独立性很重要。
(二)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个人往往会越来越自知,于是相对更少去做“自以为是”的事情;随着经验的积累,一个人往往会非常清楚沟通之困难,也不再期望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水准之上,于是,对他人之不同看法,哪怕是不同之错误看法都视如平常,而无心在意。
但是,如果做不到“继续走自己的路”,而因为所谓的“非议”而纠结在某个十字路口,那么A实际上被自己和他人拖累了。在我教书多年的过程中,亲眼看到相当数量的学生仅因为所谓的“非议”而干脆放弃前行。这是一种与智商没关系的下意识的愚蠢——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给别人机会去印证他们的错误。作为一个老师,我能做的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告诉他们“一定要继续前行”,“因为‘非议’往往不会与时俱进”。
年纪越小,越容易被干扰。说穿了就是这些学生“觉得”别人误解了自己——可是“被误解”难道不是生存在这世界所要面对的常态么?然而,他们甚至还没上路,只是在起点上徘徊,所以,我心甘情愿为他们多花一点时间,让他们看清楚路的更远处有着怎样的可能性,而不忍他们在路口就已经看错。
工作中,也经常看到很多人因为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灰心、沮丧、难过、愤怒,进而产生放弃或者抵触的行为。这是无意的,也是无益的。相反,这种态度对自己非常有害。如果不及早醒悟过来,这些人往往最终会陷进“阴谋论人生观”,开始觉得每个人都在跟自己作对,甚至整个世界都是fucking-stupid;如果他们原本有宗教信仰,那么他们甚至会开始怀疑上帝是不是与魔鬼有一腿……
事实上,很多事情回头看会变得更加清晰。历史也是如此,有的时候历史越远越清晰。当A前行许久,回头再看的时候,他也许会因自己当时问心无愧而又坚持至今而甚感坦然。当然,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当A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自己当初确有谬误而不自知;不过还好,毕竟走过来了,就算当初错了,现在却还有机会清醒,并且因为走得更远而可以做到清醒得更彻底;并且还可能更有能力去改过——这不是人生可庆之大幸是什么呢?
如果自己确实没错,有人愿意说,就让他们说吧,谁都应该有言论自由——哪怕说的是不对的。但是,要知道行动永远比言论更有力量。在言论与行动中做出选择,本质上来看很多的时候是“选正确的还是选容易的”之间的选择。我想埋头做事,且做正确的事,相对更容易活得坦然罢。还有最后一条,也很重要:要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有什么坦然不了的呢?但凡一个人正常,他肯定有缺点、弱点。谁要永远“伟大、光荣、正确”,那我就知道他肯定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