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不过是差了一步而已
byXIAOLAIon2010/03/23·20 COMMENTS
如果我告诉你,“很多人连类比都没学会……”你信么?
类比能力无比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获取新知识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是,绝大多数人确实没学会这个东西,进而导致其后一系列的“天然缺陷”,再一次,“且不自知”。
当我们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事物之时,我们将不由自主地去找一切与之可能“相像”的事物(注意,是“相像”而非“相同”),并借助这个相像的事物去理解那个新事物。
(看这篇文章中“地球vs.鸡蛋”和“原子内部结构vs.太阳系结构”的例子)
我们要做的事情起码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问自己“这与我知道的什么是差不多的呢?”
第二步,是问自己“嗯,是差不多;可是,究竟哪里不一样呢?”
第二步更为重要,因为正是它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真正获得新的知识(或者,中性一点,“新的信息”)。
不过,只要专心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人根本不做第二步。你也许会惊讶,“怎么可能么!”
也许大多数人在第一步的时候就问错了,他们问的是“这与我知道的什么是一样的呢?”而不是“这与我知道的什么是差不多的呢?”
事实上,“新事物”与“旧事物”不可能是一样的,否则,“新事物”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哪怕遇到“新瓶装旧酒”,那也有区别──“酒”是一样的,但“瓶”是不同的。)换言之,既然是“新事物”,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与“旧事物”顶多是“相似”或者“差不多”而已,不能用“一样”这个词。
然而,这一点点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差别,往往并不被在意。
又由于他们问的是“这与我知道的什么是一样的呢?”,所以,当他们找到那个原本只不过是“差不多”的事物的那一刹那,他们的思考就“心安理得”地结束了──既然是一样的,又何必再费劲?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人群中有惊人的比例,他们的一切“自以为是”,“心安理得”其实都是这么获得的。
这个微妙的道理在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得到并获得实验结果。比如,Twitter对很多人来其实是彻头彻尾的“新事物”,你可以尝试着向那些还不知道Twitter是什么的人解释一下……
以下是十有八九的反应:
“噢,我知道了,其实就是QQ个性签名么!”
“咦?这不跟MSN状态更新一样嘛!”
(当然,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哈,还有外国公司抄袭新浪围脖啊!”别笑,我还真的遇到过……)
仅有极少数的人会反问或者进一步思考:“那究竟哪里不一样呢?”
只有很少的人,在走完第一步之后,自然而然地走出第二步,并且没有第二步的话,他们会“深感不安”,知道自己还有些事情没做完,还有些事情没想清楚……
人们经常慨叹“太多的人缺乏起码的逻辑训练……”我个人的观察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其实根本就没高级到“逻辑训练”的地步,他们所欠缺的是最简单、最基本,然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与很多人想象的相反,“逻辑训练”其实没那么难,甚至很容易,乃至于很多缺乏最基本素质的人也能习得(起码其中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又是另外一个“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限制我们的思维”的重要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