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byXIAOLAIon2008/09/25·11 COMMENTS

in写清楚(系列)

“读得太少”往往是“写不出来”的最根本原因。计算机术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缩写“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如果输入的是垃圾,那么输出的就是垃圾”。这句话原本是说计算机只会无条件地做程序让它做的事情,无论输出的结果荒谬与否。换个说法,即便程序本身是正确的,如果输入的数据是无意义的,那么输出的结果也是无意义的。写文章的时候,需要先正确思考而后获得合理的思考结果,然后再用语言清楚无误地表达出来。“GIGO”原则在这里同样适用,即,即便思考的方式符合逻辑、思考的过程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但如果之前输入的信息是错误的,那么思考结果就是错误的。

更进一步,如果之前没有任何输入,那么无论已经掌握了怎样精巧的思考方式,也无法展开思考过程——于是也谈不上思考过程有无纰漏,也根本没有什么思考结果可言了。再进一步,即便一个人已经掌握了相当精巧的思考方式,拥有了足够的思考技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输入的信息不够熟悉,所以,没有处理那些信息的能力。比如,一个财经评论写手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之后不一定能写出与他的财经评论水平相当的影评;反过来,一个影评高手拿到当天所有财经数据,也写不出如他的影评一样精彩的财经评论。

很多人以为在作文考试中可以靠“临场发挥”,殊不知所谓的“临场发挥”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那只不过是“平时积累”的最终表现而已。许多人一辈子不知道“积累“的重要,不见得一定是因为他们愚蠢,更多的时候照俗话来说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机会见过“大世面”而已。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机会做一些真正有挑战的事情,于是就更可能产生“一切不难应付”的错觉。

很多学生天真地相信“临场发挥”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同时也相信有一些“神奇的技巧”存在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在国内长期以来遇到的各种作文考试(比如高考,比如研究生考试)的作文题目往往好像一声惊雷平地起,完全无法事先得知。所以,他们合理地觉得“提前准备完全没用”——很不幸,面对国内的作文考试,他们的想法起码有相当一部分是正确的。

但是,留学考试中的作文考试不一样,GRE/GMAT考试是有作文题库的,并且在考场上遇到的题目必然是题库中原封不动的题目;现在的新TOEFL考试不一定在题库里出题,但与题库中的题目话题是类似的,问法是相同的。SAT考试也有大量的过往真题可以参照,并且与TOEFL/GRE的话题几乎重合。这些考试的设计者是理性的,考试也因此被设计得相当科学——这些作文考试不考核考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至少因为提前公开题库,所以考生在这种考试里更少需要“临场发挥”能力。

也因为题库的存在,对参加这种合理的考试的考生来说,平时积累才真正成为可能。考试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Do your homework well)。做什么功课呢?1) 先把题库的题目浏览若干遍;2) 给所有的题目做一个大致的分类;3) 给每道题列大纲,落实具体细节,然后查词典;4) 对想不明白弄不清楚的话题做一个research,到网上用google搜一搜,看看别人对这个话题有什么样的看法;5) 反复修改整理题目的大纲、分类……

为了在考场上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最好提前做更多的准备。其实,在这件事儿上,说“积累为王”都不够,这么说吧,你的“积累”就是你的神。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